top of page

手心絮語:時光流沙與幻變

​看見和被看見

參加者剛到場時相當腼腆,但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,他們分享材料,傳遞彩沙給對面座的人,觀察和學習旁邊的參加者如何創作,漸漸熟稔起來。在工作坊裡,我見證了一群有相似經歷了的人,如何成為一種共同體。疫症不一定只有負面影響,它也可以是一次反思社群關係的機遇,成為連接各人的內心世界的鑰匙。

 

紓解情緒是藝術創作的其中一個作用。我原本想像,參加者會主要表達灰心、被忽略的情感,然而他們卻寫出了希望。他們以簡單的字句,訴說他們在乎的是健康、家人和香港人。你可以從他們選擇的顏色,了解他們對這兩年的感受。

 

反觀疫症期間香港主流社會對少數族裔的關注,往往集中於他們的負面形象,例如有人定義他們的家族和宗教聚會為高風險活動。我視這次研究為反思及改變這種偏見的契機。


參加者都通過文字向Judy道謝,而透過Judy的翻譯,我可以閱讀他們的語言,同時觀察Judy的感覺。Judy協助過的個案多不勝數,但每個個案的人物和故事,她都記得很清楚。看著Judy翻譯時流露微笑,相信她從參加者的文字中感受到愛。

讓我用一首詩作結:

 

《寫在封區境地》

 

沿著鐵馬銀光搜索

廟街的日夜在變色

居民在禁足的日常顛倒生活

社區彷彿一個真空的巨大氣球 

除了一刺就破的危險

尚有分隔線收集等待

當小販收拾好行李前行

珍重之物再被白霧翻開、擱置

行程倒寫 被填上沒有根據的飯菜

四散成為流沙後 我們因著不同而從群體脫落

因猜疑而阻隔語言的力量

口罩之外

滯留著一場場乏力的風景

 

當存活就在耳目間

誰從荒謬再生 誰是穿過灰燼的橋

熱心的使者用雙手捧著日出

日落之後繼續凝聚聲音和哭笑

不相信回到過去的不完美

去相信故事的可能

bottom of page